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
出自唐代元稹的《离思五首·其四》
译文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,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,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。
注释曾经:曾经到临。经:经临,经过。难为:这里指“不足为观”“不值得一观”的意思。除却:除了,离开。
赏析诗人借“沧海水”、 “巫山云”这世间绝美的景象,表达了自己对爱妻坚贞不渝的感情,再现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。
完善
原文
元稹《离思五首·其四》
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取次花丛懒回顾,半缘修道半缘君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,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,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。即使身处万花丛中,我也懒得回头顾盼;这缘由,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,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。
注释曾经:曾经到临。经:经临,经过。难为:这里指“不足为观”“不值得一观”的意思。除却:除了,离开。这句意思为:相形之下,除了巫山,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。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。取次:草草,仓促,随意。这里是“匆匆经过”“仓促经过”或“漫不经心地路过”的样子。不应解释为“按次序走过”。
展开阅读全文 ∨
鉴赏
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表面上是说看过“沧海水”、 “巫山云”之后,其它地方的水和云已经很难再入诗人的眼底了,实际上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,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——除爱妻之外,再没有能让诗人动心的女子了。诗人借“沧海水”、 “巫山云”这世间绝美的景象,表达了自己对爱妻坚贞不渝的感情,表现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。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,意境深远、意蕴颇丰,情感炽烈却又含蓄蕴藉,成为人们喜欢借用的一副联语,后来不仅用来表达爱情深厚坚贞永固,还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阅历丰富而眼界极高。这首诗也从客观上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沧海之水巫山之云的认识。
展开阅读全文 ∨
鉴赏二
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,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,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。它接连用水、用云、用花比人,写得曲折委婉,含而不露,意境深远,耐人寻味。
全诗仅四句,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。一、二两句,破空而来,暗喻手法绝高,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。“曾经沧海难为水”。是从孟子“观于海者难为水”《孟子·尽心篇》脱化而来。诗句表面上是说,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,对那小小的细流,是不会看在眼里的。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。海面广阔,沧茫无际,雄浑无比,可谓壮观。河水,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,不足为观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。然而,这只是表面的意思,其中还蕴
展开阅读全文 ∨
创作背景
元稹的离思五首,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,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(809年)。唐德宗贞元十八年(802年),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,其时元稹尚无功名,婚后颇受贫困之苦,而她无半分怨言,元稹与她两情甚笃。七年后韦丛病逝,韦丛死后,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,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周啸天.唐诗鉴赏辞典:商务印书馆出版社,2012.01:1272
简析
这首诗是《离思五首》中第四首。此诗最突出的特色,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,它接连用水、用云、用花比人,写得曲折委婉,含而不露,意境深远,耐人寻味,以精警的语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恋情,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,抒写了诗人对亡妻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。
元稹
元稹(779-831),字微之、威明。河南洛阳人,出生于东都洛阳(一说长安万年县)。中国唐朝中期大臣、文学家、小说家,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。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乐府”。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“元白”。► 699篇诗文 ► 186条名句
完善
猜您喜欢
马不伏历,不可以趋道;士不素养,不可以重国。
——《汉书·传·眭两夏侯京翼李传》
今夜偏知春气暖,虫声新透绿窗纱。
——刘方平《夜月 / 月夜》
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。
——骆宾王《咏蝉 / 在狱咏蝉》
仙佛茫茫两未成,只知独夜不平鸣。
——黄景仁《杂感》
火形严,故人鲜灼;水形懦,人多溺。
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七术》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
——杨慎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
凡战,所谓奇者,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也。
——《百战奇略·第五卷·奇战》
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
——李白《行路难·其一》
君独不见长城下,死人骸骨相撑拄。
——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
韩信在淮阴,少年相欺凌。
——李白《赠新平少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