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0多年前,一支赶着驯鹿的鄂温克人告别西伯利亚勒拿河上游的森林,辗转迁徙到中国东北边疆的大兴安岭西北麓,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右岸。自此,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山林之中,靠狩猎和饲养驯鹿生活。
这里不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,林深草密苔藓闪绿;更有珍奇动物数种,鹿鸣狼嚎雪兔出没;森林面积广袤,河流纵横交错,是一座天然的大公园。
最后的驯鹿部落
敖鲁古雅
“我们是个弱小的边境民族,是靠打猎过来的,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森林里,守着山林,我们有自己的传统,有猎枪,是中国唯一养驯鹿的民族,跟别的民族不一样,我们应该保护自己民族的东西。我们跟大自然非常亲近,过着自己的生活,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钱,大自然里什么都有。”
——玛利亚·索(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)
西方文化中,驯鹿是圣诞老人的坐骑,他乘着驯鹿拉的雪橇,给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送去温暖和礼物。
在敖鲁古雅猎民乡,驯鹿以白色和褐色为主,无论雄雌,头上都长着华丽的鹿角,它们的腿长有力,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,是鄂温克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,被称为“森林之舟”。时至今日,鄂温克人在山上的生活大部分是围绕驯鹿展开的。
撮罗子
敖鲁古雅
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,“撮罗子”是他们的传统的临时住屋,它的外形如同鄂伦春族的“仙人柱”,高约3米,直径约4米,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,实际上是用若干桦木杆或柳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,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。
“撮罗子”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,夏、秋季外面一般覆盖干草、芦苇或桦树皮,冬季则用麂、鹿皮包裹。“撮罗子”顶尖是一个天然的天窗,使睡在里面的人一睁眼睛就能看见星星,鄂温克人崇尚万物皆有灵,跟自然万物是一刻也不能分开。
列巴
敖鲁古雅
“列巴”是俄文译音,是俄语里面包之意,而敖鲁古雅的烤列巴,则多了几分当地鄂温克的特色。
在平底锅里烙熟,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制作的列巴酥脆暄软,入口香甜。夏季可存放一周,冬季可存放一个月。它们的样子像厚厚的锅盖,有20厘米厚。鄂温克人出门打猎时,一天带一个就够了。
萨满教
敖鲁古雅
鄂温克民族绝大部分信仰萨满教,牧区的也信奉佛教,也有少部分人信奉东正教。萨满教是一种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,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。因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“萨满”而得名。鄂温克族信仰主要包括自然崇拜、祖先崇拜、图腾崇拜、萨满教活动。萨满教认为,萨满是人和神的联络者。萨满教没有经典教义,没有共同创始人,没有庙宇,宗教活动也没有严格的程序。
鄂温克人称其巫师为萨满。萨满的主要任务是祭祀祖先神灵、驱除灾害和疾病。萨满活动主要有三种:第一种是每年的“奥米那楞”萨满集会,也叫四月会。其内容之一是老萨满领教新萨满;之二是乞求“毛哄”的平安和繁荣。第二种是在每年春节,萨满在自己家中跳神,送旧迎新,萨满求神保佑人们,祝福新年。第三种是不定时的萨满职业活动,跳神赶鬼,跳神送葬,跳神求“乌麦”(保护婴儿生命安全的神),请萨满求子求福。
流水潺潺、鸟声啾啾、炊烟袅袅,清雅别致的敖乡民居......在古老的文明尚未被时代的轰鸣湮没的时候,来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,体验人与自然共生的这一份传承吧。
风马逐野,呼伦贝尔9日深度游
期待与您同行
↓↓↓
预订行程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侵请告知删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