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目表
2018-05-08
fb like inset
髯口
京劇中所戴的鬍子,稱之為「髯(ㄖㄢˇ)口」,戴髯口的角色大多是中年以上的男性。根據人物的年齡、身份,一般分為黑、黲(音ㄘㄢˇ,蒼灰色)、白三種顏色,又因為行當、性情、體貌的不同,髯口的顏色和形狀也有所變化,少數形貌怪異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,也有戴红、紫、蓝、黑红二色的。
髯口可以做出各種動作,以表現劇中人特定的情緒,例如托髯表示沈思,甩髯表示憤怒、焦躁,抖髯表示驚恐、病弱或氣惱,吹髯表示氣惱等。可以單獨做,也可以配合舞蹈身段組合起來運用,這種基本功的訓練稱為「髯口功」。
滿髯,滿是滿口的意思(即將口部完全遮住)。滿髯成長片形,不分綹,是人物連腮長髯的誇張表現。滿髯主要用於武將,性格猛烈、奸狡,或年紀老邁的人物。
一字髯,極短的滿髯,形如「一」字,故名。分黑、紅兩種顏色,為劇中扮演不事修飾的莽撞人物及兇惡人物的丑角、淨角所用。
三綹髯,一般稱「三綹」或「三髯」,簡稱「三」。長髯分成三綹,形容人物兩腮、頦下生長的三綹狀鬍鬚。適於表現文雅、清秀的人物,多用於「生」行扮演中年以上的帝王將相、文武官吏、士紳商賈和文人隱士。
節目表
2018-05-08
fb like ins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