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胎漏气时,应先判断漏气原因与程度,再采取相应措施。若扎钉且漏气不严重,可开到附近补胎;严重则换备胎或找救援;轮胎老化有细微裂缝需换轮胎;气门嘴老化去轮胎店换新;轮圈变形不严重可整形矫正,严重则需换新。若开车时发现漏气且没备胎,车能开就低速前往加油站或修理车间。总之,不同情况有不同处理方式,确保安全是关键 。
若是发现轮胎有沙眼,可先充足胎压,随后用软刷蘸取洗衣粉水在轮胎表面仔细涂抹,沙眼处会出现气泡,据此就能找到位置,之后根据损坏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换胎还是补胎。要是有异物扎进轮胎,像玻璃、铁丝,尤其是铁钉和螺丝,很容易扎漏轮胎,这种情况下,发现后要及时清理并更换轮胎。而轮胎侧面及内部破损,大多是车主不小心让轮胎撞到马路牙子导致,一旦发现也需及时更换,保障行驶安全。
在补胎方式的选择上,也是各有特点。自补液通过纤维颗粒与胶水在轮胎内滚动实现补漏,操作方便、价格亲民还能反复补漏,可面对大缺口就有些力不从心,并且可能腐蚀轮毂;胶条补胎无需拆卸轮胎,能处理稍大的缺口,但要选好胶条与胶水;补片比胶条更稳定,只是拆卸电机或轮毂费用较高,还不能直接补缺口,容易导致轮胎钢丝生锈分层;蘑菇钉可以填充缺口,是国际认可的安全补胎方式,不过手工与材料费用较贵;活补能应对大面积缺口,可高温活补容易造成橡胶过硫,加快局部老化。
车胎漏气虽然是常见问题,但处理起来需要谨慎。不同的漏气原因和程度,对应着不同的解决办法。无论是检查漏气位置、判断损坏情况,还是选择补胎方式,每一个环节都关乎行车安全。所以,车主们要多了解这些知识,遇到车胎漏气时才能从容应对,保障出行平安。
(图/文/摄:太平洋汽车 整理于互联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