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大批实打实的公共服务登陆“北京通”外,各种极具北京特色的便民服务也纷纷上线。比如,社保查询服务方面,“北京通”APP2.0版通过市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用户支撑,对于在北京地区缴纳社会保险的用户,经过北京通L3级实名认证后,可实时查询个人社保的缴纳状态、当前缴费单位、参保时间,以及账户累计缴纳金额等。
本着让数据多跑腿、群众少走路的原则,在缴费方式上,“北京通”也进行了升级,可提供银联、微信、支付宝等多元化的缴费渠道和支付方式。数据显示,从看病挂号到刷北京通坐公交、乘地铁、路侧停车,以及会计考试、计算机等级考试、自学考试等考试类业务报名。缴费路侧停车业务累计完成交易约1370万笔,实现财政非税收入金额超过2亿元;考试类累计完成约94万笔,金额合计约1亿元。
就连登陆方式,“北京通”也进行了优化,从密码、手机验证码增加至人脸识别、微信、支付宝等多种方式。此外,还在支付宝、微信、建行自助终端等多端陆续上线“北京通”小程序,从而减少百姓办事二次登陆的问题。
双轮驱动:两个“中台”显威力
随着“北京通”APP 2.0版诸多场景的逐一落地,仿佛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在线服务应用超市。而驱动“超市”运转的主动脉则有两条,即市大数据平台和市移动公共服务平台两大能力中台,它们为各项应用建设提供基础能力与共享机制,初步形成“中台支撑、应用协同、门户统一”的协同模式。
北京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作为新版“北京通”的技术中枢,两大中台相互支撑,市大数据平台负责汇集和提供海量数据,实现“数据共享”;市移动公共服务平台则致力于将标准化的数据进行打包,负责汇集和提供各种服务的基础能力和服务接口,实现“服务共享、业务互通”。同时,“北京通”亦可以反向支撑和反哺市大数据平台,让服务和数据更加灵活,真实有效,最终实现业务互融、数据互通,逐步打造两个中台支撑一个前台,“双轮驱动、共享支撑”的体系化建设模式。
“电子亮证、无卡时代的背后,正是基于功能强大、设计缜密的两大中台的支撑。”据北京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两大中台支撑各委办局把服务事项接口或服务接入到平台上,实现公共资源的统一接入、智能化标准、一体管理、多次分发,最终实现共享互通。”
具体而言,市移动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提供了统一身份认证、电子证照、统一支付等基础通用支撑能力和服务,实现服务共享、业务互通。在这个平台上汇聚了7200余万张证照,以便未来办事时不再需要携带纸质证件。
事实上,一系列的数据可以说明市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强大贯通能力。截至12月5日,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已对接52个市属部门(含各区),自然人注册用户990万,法人注册用户186万。
而依托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市大数据平台主要包括目录链、数据接入、数据清洗转换(包括数据脱敏)、数据管理、部分共性组件(包括数据分析模型、可视化展示模块)等。因为平台汇聚的数据均为各委办局真实、有效数据,且定期同步,所以数据质量较高,目前已汇聚50个市级部门的808类政务数据,9个国家部委的28类政务数据,及三家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等社会机构的69类社会数据。平台对已汇聚数据统一清洗后,对外提供查询、比对服务,目前已发布了591类标准服务接口。
业内人士评价,通过两大能力平台的建设,可以实现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的有机耦合,塑造一个服务共享、业务互通的生态体系,进而打破以往各委办局之间的服务藩篱与业务藩篱,为百姓和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办事体验。
据悉,在“北京通”2.0版发布当日,幕后英雄“北京市大数据中心”也正式宣布揭牌成立。该中心创造性地利用区块链理念和技术,在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指引下,建成了职责为根、目录为干、数据为叶的“目录区块链”系统,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“数据革命”。根据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发布的《大数据蓝皮书: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》显示,北京市大数据发展总指数名列全国第一。“大数据中心的成立意味着北京市将持续发力,充分运用信息化、智能化手段,继续解决政务服务、公共服务、社会服务的痛点难点,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全覆盖,进一步提升首都营商环境,通过2-3年的努力,将北京市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智慧城市。”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
北京市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
新版“北京通”的全新亮相,也推动了北京市信息化建设体系的跨越式发展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各级政府运用大数据,互联网、区块链等信息技术,优化流程,创新服务,可以有效支撑“互联网+政务”建设,提高城市的政务服务效能。
近两年,全国各大城市对于“互联网+政务”的需求度持续提升。“技术的革新和大数据的运用,能够以一种新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,并将城市居民与专家、政策制定及执行机构等充分结合,从而发挥群众智慧,驱动整个城市的改革创新。”业内人士如此表示。
下一步,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及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将开展多项工作,以促进北京市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备、高效。一是将协调各委办局加快数据汇聚。汇聚最为广泛的市民基础数据与证照数据,并不断提升数据完备性,能够让“北京通”对市民的服务更精准、更便捷、更全面。二是将协调重点服务市民的委办局接入更多有价值的服务。通过交通、交管、人社、户籍、医疗等重点高频服务的实名接入,进一步提升“北京通”的应用广泛度和用户粘性。三是将协调线下亮证相关委办局共建“零证明城市”。在当前“北京通”已具备的亮证基础上,协调公安、交管、民政、人社、医疗、文旅等相关单位挖掘线下亮证功能的应用场景,共同推进“零证明城市”的创建。
而随着政务服务的不断创新突破,将标志着本市“智慧北京”建设迈上新的台阶。不容置疑的是,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便是“以人为本”。如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城市生活需要,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,从而让广大市民享受高质量的城市生活,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